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新能源补贴的退坡,2019年的电池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在2019年1月8日举行的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锂离子蓄电池专业委员会(简称CPSA)第一届二次理事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对当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进行了分析预测和展望判断,并对2020-2023年中国乃至全球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做出了研判和分析:
一、国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2018年度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8全年全国累计销售各类电动车约313.9万辆,较上年增长46.67%,其中纯电动的销量为195.97万台;预计到2021年底,我国的纯电车保有量可达400万至450万台左右。按照每辆车使用5公斤左右的电量计算,2022- 2024年间,中国的动力电池总需求约为800-1000万吨之间(2025 年前),而目前国内的产能仅能满足需求的40-50%。未来几年内,由于国家政策推动及市场需求拉动下,国内动力电池的需求将会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技术路线选择多元化
近年来,国内外各大车企都在积极研发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三元材料电池产品以满足续航里程提升的要求。但就目前的整体技术水平而言仍无法满足整车厂对于车辆长距离行驶的性能要求。因此从长远来看,以固态氧化物或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传统型镍镉/钴系正极材料和铝塑膜为代表的隔板结构等新型技术的应用是符合发展方向的。
三、竞争格局趋于分散化
虽然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众多且分布较为均匀,但由于各企业在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方面差异较大,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定位也有所不同——部分头部厂商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和市场资源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另外一些中小企业则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产品性能来赢得市场的认可度进而获得生存的空间。
四、产业链整合加速进行中
受制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不少中小型企业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甚至退出历史舞台,这也使得整个产业的集中程度进一步增加,有利于促进全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2019年将是动力电池领域大范围重组的重要年份之一,包括上下游企业的并购交易数量有望大幅上升,这将对行业内相关配套企业和供应链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